治理道路货运乱象:满帮们自律,自救?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万云 3.0w阅读 2025-07-11 10:37
《财中社》注意到,几乎每项《自律公约》承诺,背后都有货运平台近年来快速发展带来的乱象,在运费拖欠、平台高利贷陷阱、司机维权难等乱象频发的背景下,行业沉疴能否应声而雪?

7月8日消息称,为促进道路货运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满帮(YMM)、滴滴送货、快狗打车(02246)等四家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企业,共同签署《网络货运信息交易撮合平台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自律公约》(以下简称《自律公约》)。

《自律公约》承诺,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平台货主实名制度,严格登记审核货主身份信息,不再向未实名登记的货主提供货源信息发布服务。

《自律公约》同时还就严格货源信息审核、阻断超低运价货源、保障运费及时结算、联合制约失信货主、规范车贴使用、规范宣传促销活动、落实12328接诉即办、畅通司机诉求表达渠道等八项措施。

《财中社》注意到,几乎每项《自律公约》承诺,背后都有货运平台近年来快速发展带来的乱象,在运费拖欠、平台高利贷陷阱、司机维权难等乱象频发的背景下,行业沉疴能否应声而雪?

监管承压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以下简称“中运协”)的数据显示,我国道路货运行业拥有287万经营业户、3800万货车司机,承担了74%的全社会货物运输量,直接关系着1亿多人的生计,发挥着基础性、兜底性、主导性、保障性作用,但83%以上均为个体车主。

在当前网络货运行业问题频出的背景下,《自律公约》的出台被视为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一步,其出台并非偶然,亦非货运平台“突然的自我”,而更多是政策监管升级与社会舆论聚焦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背后是行业积弊的集中爆发与治理需求的迫切显现。

中运协指出,我国货运从业者为个体车主,他们缺乏组织依托,在交易中处于绝对弱势。当遭遇货主拖欠运费、平台规则变动等问题时,往往因势单力薄而维权无门。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分散化的行业结构,使得规范交易秩序、保障司机权益的需求尤为迫切。

2024年以来,货运行业问题频发。2025年3月,有货车司机在黑猫投诉平台称遭遇虚假货源,该司机在满帮旗下运满满平台定了一车蔬菜,货主要求2月28号装货;但直到3月5日,货主说没货了,同时拒绝支付放空费和押车费。司机将问题反映给运满满,运满满表示没有责任,无法处理。

同月,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发布的一则案例称,有货车司机反映,自己通过满帮旗下货车帮App完成的两笔汽车配件运输订单,共计14400万元,在货物安全准时运达目的地后,本应按时到账的运费却迟迟未能兑现,虽数次讨要均无功而返。

类似投诉并非孤例,在全国各地道路运输部门运费纠纷投诉量激增的背景下,中运协于2025年7月4日出台了《关于抵制拖欠货车司机运费行为的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从货主实名制、货源审查、纠纷调解、运费监管等五个方面对货运平台提出了明确且具体的要求。

《自律公约》的签署,是货运平台在政策压力下的自救之举。公约要求平台落实货主“实名制”制度,加强货源真实性审查,拒绝推送未经审查的货源信息,并加强交易全过程监管。这些措施旨在防止不良货主利用司机对货品特性不了解、实施违规违法行为,保障司机权益。

比如,在交易过程中,很多司机曾因平台推送的虚假货源信息,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加强交易全过程监管,本应是满帮们的平台审核责任,但平台们之前的“不作为”,却需向平台充值、支付佣金等的货运司机们担责,平台们确实是该“自律”下了。

签易行难

无论如何,《自律公约》的发布,既是货品平台的积极信号,也为货运司机权益保障带来了希望。但货运行业诸多乱象能否彻底改观,平台们诚意如何,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拖欠司机运费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平台更利用由此带来的司机现金周转困境,一方面依靠货运司机充值购买会员、承接订单收取佣金,另一方面又向资金周转困难的货运司机放高利贷,进一步加重了货车司机的负担。

满帮旗下的货车帮小贷被曝发放年利率高达36%的“高利贷”,且合同约定逾期加收年利率36%的罚息。(详见财中社《小贷年化36%:满帮左手向司机收钱,右手放贷》

《财中社》注意到,货运司机集中投诉货运费用无法及时结清的问题之外,司机维权依然举步维艰。在黑猫投诉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司机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展示了追款遭遇的各种推脱。

例如,绵阳市三台县交通运输局曾接到货车司机任先生投诉,其被某食品有限公司拖欠运费18000元近三个月,通过12328热线求助后,经过多部门联合协调,最终才追回运费。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1月份,福建的面包车司机在某平台接单后,被货主拖欠300元运费,多次催要无果,最终平台仅垫付了100元。

此前,满帮等平台曾出现司机被拖欠运费的情况,平台方采取了限制货主账号等措施,但由于其仅提供居间服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多方协作

面对货运行业乱象和《自律公约》的落地推进,谁来监管公约执行?谁又能督促平台企业落实平台责任?在业内人士看来,《自律公约》的实施需要多方协作。

首先,行业协会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监督平台企业是否按照公约要求落实各项条款。例如,属地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专项检查,对平台的货主实名制、运费拖欠处理机制等进行抽查。同时,加强对网络货运行业的日常监管,严肃查处平台违规行为。

此前,深圳交通运输局就曾对某货运平台的运营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其存在部分司机未取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等问题,并责令其整改。

其次,网络货运平台企业自身也应加强内部管理,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平台运营情况进行自查自纠。例如,某货运平台已建立了“司机权益保障中心”,专门处理司机投诉和纠纷。

当然,只有这些恐怕还不够。

3月13日,某货运平台曾发布《关于推动算法公开透明、向上向善机制的公告》,首次向社会公开其核心算法规则,成为行业内首个公开算法的货运平台。公告明确,平台90%以上的订单采用“司机自主,就近优先”的分单模式,并通过自动降抽佣算法、补贴政策及安全防控机制保障司机权益与交易公平。

事实上,正是在网信等相关部门的强力监督下,货运平台才有意愿增加平台算法透明度。之前,因货运平台营收优先导致司机派单及抢单不合理等问题,同样是被货运司机诟病的行业痼疾之一。

《自律公约》的签署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确保其有效落实。业内人士指出,在行业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尚待健全的当下,平台先行一步,主动建设完善交易规则和行为规范,展现了积极的态度。但公约的实施仍需多方协作,包括行业协会、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以及平台企业自身、平台算法监管部门、从业司机、社会公众等。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