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康药业净利润连降三年,中期首现亏损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曾智 2.1w阅读 2025-09-17 15:07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亏损9883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更甚,达到1.08亿元。

2025年8月以来,悦康药业(688658)股价表现显著弱于大盘。数据显示,8月1日至9月16日期间,公司股价从最高的36.49元跌至25元,跌幅达31.5%,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1.95%,形成鲜明对比。

在大盘指数不断创下近年新高的情况下,悦康药业股价反而下跌,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业绩连年下降,中期首现亏损

悦康药业由于伟仕于2001年10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前身为医药商业企业,后转型医药工业,总部位于“北京药谷”,2020年12月24日上市。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新药研发、药品制造及流通销售全产业链,拥有粉针剂、冻干粉针、片剂等多剂型生产线,产品覆盖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抗感染等12个领域。

8月29日,悦康药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担忧的答卷。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14%至11.67亿元,净利润亏损9883万元,扣非净利润更是亏损1.08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盈利1.19亿元、1.17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其有公开数据以来首度出现中期亏损。

在业绩亏损的同时,悦康药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仅为-722万元,同比下降超100%。与之对应的是,货币资金从2024年中期的15.06亿元,降至2025年中期的10.1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3076万元增加至2.57亿元,但公司短期借款也出现大幅下降的有利变化。

事实上,自2022年起,悦康药业的营收便进入下行通道。2022年营收45.42亿元,同比下降8.53%;2023年进一步降至41.96亿元,净利润缩水至1.85亿元;至2024年,营收仅剩37.81亿元,净利润更降至1.24亿元;两年间营收累计降幅达16.9%,净利润降幅则高达63%。

扣非净利润的下滑更为明显:2022年为2.7亿元,2023年降至1.32亿元,2024年仅剩1.11亿元,两年间缩水超58%。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标志着公司连续第四年业绩承压。

业绩的持续低迷已传导至资本市场。自2021年上市高点的32.85元/股,悦康药业股价长期处于下跌趋势,2025年4月一度跌破12元/股,市值缩水超63%。但随着2025年资本市场回暖,公司股价出现波澜壮阔的反弹,一度在8月1日达到36.49元/股的历史高点,随后逐步回落至25元/股附近,市值回落至110亿元左右。

明星产品降价,销售投入远大于研发

明星大单品销售遇阻是悦康药业业绩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为悦康药业核心大单品,产品主要用于脑部、周围血流循环障碍,于2012年5月上市,是国内首仿产品。2024年12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对个别药企虚开发票制造“两套价格”问题进行关注的函》。虽然函件未直接点名悦康药业,但市场高度怀疑指向悦康药业的核心产品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引发股价下跌。

悦康药业随后公告称,公司主动与事发所在地医疗保障局进行了沟通,申请优化调整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产品价格,承诺将该产品全国挂网价格由24.1元/支、18.14元/支(部分省份集采中标价格)统一调整为11.2元/支,最大降幅腰斩。

该产品2022年贡献营收占比超70%,毛利率高达92.45%,其价格腰斩导致2024年四季度单季亏损8601万元,全年心脑血管类产品收入同比减少20.73%。该产品2024年销售量1.47亿支,同比下降8.47%。更严峻的是,该产品在集采中流标,未来销售区域与价格空间进一步受限。

除核心产品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头孢吡肟等早期中标品种已历多轮集采降价,抗感染药物毛利率从2021年的25.98%降至2024年的6.91%。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滑至57.80%,较2022年下降6.85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继续下滑至49.57%,公司预计未来集采品种收入波动风险将持续存在。

悦康药业长期依赖“推广经销商+配送经销商”双模式,2019-2024年累计销售费用达到112.71亿元,而在此期间的研发费用只有15.24亿元,表现出“重销售轻研发”的特点。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13.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依然高达34.43%,2025年上半年降至27.27%。

面对困境,悦康药业将希望寄托于创新药的研发突破。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2.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17.91%,较上年同期增加7.54个百分点。财报称,公司已建成了以核酸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多肽药物、高端中药、高端化药、全流程 AI 药物研发等为核心的11大技术平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目前仅1款1类新药(枸橼酸爱地那非片)上市,销售贡献未披露。

在研管线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项目合计42项,其中在研创新药21项,在研仿制药及一致性评价项目21项。创新药研发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过程,从药物发现到最终上市,需要经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审批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