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金控更名“国盛证券”,15年资本博弈与对赌纠葛终翻篇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翦音志 2.0w阅读 2025-10-29 15:27
2010年到2025年,从“明天系”的资本棋局,到神秘80后大佬的杠杆游戏,再到江西国资的强势接管,国盛证券的发展轨迹见证了中国证券业的变迁。

2025年10月24日,国盛金控(002670)发布公告,宣布正式更名为“国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变更;10月28日,公司再次发布公告宣布变更证券简称为“国盛证券”。这家饱经资本迷局、接管风波与重组变革的金融机构,在辗转15载后终于亮相资本市场。

此次更名并非简单的标识更新,而是国盛证券借助母公司吸收合并的契机实现“曲线上市”的结果,自此,国盛证券将舍弃“金控”外衣,专注证券业务,全面迈入江西国资主导的全新发展阶段。

控制权的数次易主

国盛证券的产权前后经历了多次变迁。

2002年12月,国盛证券以江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三家信托公司的证券业务为基础组建而成,在初创阶段,国盛证券不过是一家普通的中小型券商,平稳走过了8个年头。2010年到2012年期间,“明天系”通过多家公司入股并实际掌控江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国盛证券也由此被纳入了“明天系”的金融版图,完成了第一次产权变迁。

2012年,江西省国际信托更名为中江信托,后来又再次更名为“雪松信托”。

国盛证券的第二次产权变迁发生在2015年,彼时两位之前在资本圈名不见经传的80后投资者杜力和张巍,通过股权收购入主上市公司华声股份,也就是后来的“国盛金控”。随后,他们主导了一场“以小博大”的资本运作——借助华声股份,通过发行股份和现金支付相结合的方式,向“明天系”掌控的中江信托等股东收购国盛证券全部股权,并将国盛证券装入上市公司华声股份,在完成借壳上市后,华声股份更名为国盛金控。

这起收购背后潜藏着错综复杂的资本关联。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在资本市场籍籍无名的杜力、张巍能够骤然调动巨额资金,与“明天系”的支持密不可分。

业绩对赌纠纷

在这起交易背后,国盛金控与中江信托、杜力、张巍共同签署了《业绩承诺补偿协议》,约定2016至2018年期间,国盛证券的净利润需分别达到7.4亿元、7.9亿元和8.5亿元。但现实是,三年间国盛证券实际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6.1亿元、6.4亿元和-1.9亿元,均未达成既定目标。

按照补偿协议,中江信托需要优先以其持有的国盛金控股份进行补偿。经测算,中江信托需补偿的股份数量高达3.12亿股,现金补偿金额达18.31亿元,同时还需返还累计539.9万元的分红收益。这也引发了漫长的法律争端,2018年11月,在对赌协议即将结束之际,中江信托更是将其持有的国盛金控股份全部质押,使得补偿执行变得更加困难。

2022年4月,国盛金控提起仲裁申请,要求中江信托履行补偿义务,南昌仲裁委于2024年7月作出最终裁决,中江信托需以1元总价向国盛金控转让3.12亿股股份,并支付近6.79亿元补偿款,但国盛金控202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雪松信托仍未按裁决要求履行补偿义务,国盛金控因此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监管介入与国资接手

国盛证券的第三次产权变更发生在2020年7月,由于“隐瞒实际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国盛证券和国盛期货被证监会依法接管。在为期两年的接管期间,国盛证券的业绩表现不佳,2022年第一季度,国盛金控就出现了归母净利润亏损3875万元、同比下滑236.31%的情况。

2022年7月,国盛金控再次发布公告,称原股东已与5家具有江西国资背景的企业组成的联合体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张家港财智等5家公司以88.79亿元对价转让国盛金控9.76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0.43%,这5家企业分别是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江西省财政投资集团、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江西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西江投资本有限公司,其实控人均为江西国资体系。自此,国盛证券成为江西省唯一一家省属控股的证券公司。

在国资入主之后,国盛金控与国盛证券的整合进程也正式启动。

2024年1月,国盛金控首次提出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国盛证券的方案,旨在集中资源发展证券业务、优化股权结构。同年12月,该合并方案获得证监会受理,并于2025年2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

到此次完成更名与证券简称变更,国盛证券在历经15年风雨后,终于实现了“曲线上市”的目标。

业绩与挑战并存

2025年10月,随着吸收合并完成,全新的国盛证券正式亮相资本市场。

公司同时选举刘朝东担任董事长,聘任赵景亮为总经理。更名后的国盛证券,其经营范围明确限定于“证券业务、证券投资咨询、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等许可项目,原有的橡胶制造、电线电缆等非金融业务已被完全剥离,业务布局更加专注于证券主业。

与此同时,国盛证券也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6亿元,同比上升46.84%;实现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1.21%。对于收入增长的原因,公司解释主要得益于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的增加。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3280万元,同比下降15%。国盛证券解释称,这主要源于对参股公司趣店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调整,该事项对第三季度净利润产生了-1.62亿元的影响。

纵观国盛证券的发展历程,从“明天系”到神秘资本大佬杜力,再到江西国资,控制权的每次更迭都反映了中国金融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随着“国盛金控”正式更名为“国盛证券”,那段持续多年的业绩对赌纠纷虽未完全了结,但江西国资主导下的新国盛证券已经卸下包袱,重新出发。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