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减持,业绩两连降的极米科技赴港IPO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赵薇 3.5w阅读 2025-11-07 11:09
​“投影仪第一股”极米科技,近日赴港IPO。

“投影仪第一股”极米科技(688696)近日赴港IPO,计划A+H股两地上市。

面临渠道销售难、高管多次减持、专利争议问题,极米科技需要补充现金流。

收入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负增长

极米投影仪自2018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中国投影设备市场出货量第一。2024年,中国投影设备市场总出货量540.7万台,出货量前五大品牌分别为极米、小米、坚果、峰米、爱普生。

近年来极米科技的营收呈下滑趋势。2022-2024年,公司的营收从42.2亿元降至34亿元,净利润从5亿元降至1.2亿元。公司产品此前以中高端系列投影仪为主,价格位于2000-5000元区间。为应对行业涌出的低价竞争者,以及填补低价市场需求,2023-2024年间,极米科技推出2000元以下的Play系列。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收同比微增2%至23.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965万元,同比增长297.5%。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以政府补贴为主的其他收益,前三季度为7313万元,刨去这部分补贴后,公司利润只有几百万元。

尽管利润有所增长,但是公司账面的现金流却在下滑。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1亿元,具体来看,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购买商品等现金支付却有所增长。

收入没有多少增长,公司的应收账款却大幅增长,从上年末的1.9亿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2.7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末只有1.5亿元。

极米科技的渠道销售是否遇到了困难?公司的隐忧是存货余额高且增长较快:从2024年末的9.3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1.5亿元。如果不“赊账”卖库存,那么极米科技会面临存货积压更多的困境。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的短期借款突然增长。2024年底,公司的短期借款只有2.6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短期借款翻倍至6.1亿元,三季度末继续增长至6.9亿元。

高管清仓,股东减持

此前的10月10日盘后,极米科技公告称,持股2.4%和0.78%的个人股东钟超、廖杨计划减持1.2%和0.78%,减持结束后,钟超剩余持股1.2%,廖杨将清仓不再拥有极米科技的股份,两人减持原因均为“个人资金需求”。

钟超、廖杨均是极米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钟超是极米科技的技术研发,而廖杨的背景是财务,在2022年已经离职,此次则清仓公司股份。

按照10月10日收盘价115.98元/股的股价计算,钟超套现9742万元,廖杨拟套现约6336万元,合计减持超1.5亿元。

半年前的2025年4月,钟超、廖杨已分别以111.06元/股的价格减持70万股和35万股,减持比例分别为1%和0.5%。

除了个人股东之外,公司管理层也有“套现”动作。2025年2月,极米科技的员工持股平台成都极米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成都开心米花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监事会主席廖传通过询价转让的方式合计转让19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83%,套现约2亿元。

专利使用权即将到期

极米科技的科技实力曾受到广泛质疑。《财中社》发现,2019年末,同样布局投影仪赛道的光峰科技(688007)向极米发出律师函,指控其15款激光电视和投影仪涉嫌侵犯33项专利。次年在极米科技IPO招股书公布后,光峰科技对极米科技16项发明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直指其技术根基薄弱,起诉索赔4600万元。

2020年11月,极米科技同光峰科技和解,分5年支付光峰2500万元专利使用费,获得指定专利授权,并支付500万元一次性工程费用,合作期为5.5年,2026年2月28日到期。

极米科技也在紧密研发新成果,公司研发费用率逐年增长,从2022年的8.9%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2.2%。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到约3亿元。

2025年上半年,极米科技新增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8项,累计已取得发明专利418项。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