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庆国年内第四次被“内部调整”,大成基金主动权益线持续承压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高尚 4.2w阅读 2025-11-07 11:42
魏庆国年内四度卸任大成旗下基金,最新离任的大成行业先锋上半年亏损1700万元。与此同时,首席权益投资官徐彦管理产品三季度仍未跑赢基准,大成主动权益线面临业绩与风格的双重考验。

11月5日,大成基金发布公告,基金经理魏庆国因“内部调整”离任大成行业先锋混合(008274),由共同经理于威业独立管理。这是魏庆国年内第四次退出大成旗下主动权益产品,其所管基金近三年业绩普遍低于业绩基准,最新中报显示行业先锋混合上半年亏损1699万元。频繁的人事调整,折射出大成基金在业绩压力下的主动权益“瘦身”趋势。

与此同时,大成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徐彦管理的多只产品在今年三季度依然未能跑赢基准。以大成睿享混合(008269)为例,报告期A类净值增长率为9.5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1.38%;股票仓位不足六成,现金及结算备付金合计超过三成。在市场反弹阶段,稳健仓位策略使得基金错过部分进攻性机会,也暴露出公司投研体系防守偏重、风格分散的问题。

四次解聘成事实,产品业绩连续为负

魏庆国在大成基金任职逾12年,主要管理中小盘、科技和成长主题产品。2025年以来,大成基金已四次发布对于魏庆国的“内部调整”公告,分别涉及大成科技消费股票(008934)、大成优质精选混合(014311)、大成创新趋势混合(012182)和大成行业先锋混合。这四只基金均为主动权益类产品,均因同样理由解除其基金经理职务,公告口径保持一致。

从财务数据看,大成行业先锋混合近三年盈利持续承压,2022至2024年分别亏损1935万元、3958万元、1720万元,2025年上半年再度亏损1699万元。虽然基金规模并不大,但连续三年利润为负,尤其在2025年市场整体回暖的背景下仍未扭亏,显示出产品的相对竞争力不足。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该基金近三年累计收益为-19.46%,较业绩比较基准落后逾45个百分点。

魏庆国此前管理的其他几只基金表现亦不理想。大成科技消费股票任职回报-30.39%,大成优质精选混合-27.33%,大成创新趋势混合-27.65%,排名均处同类基金中后位。市场人士指出,从时间序列上看,基金公司通过增聘共管、再过渡至单独管理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渐进式的产品和人员优化过程,而魏庆国的连续卸任正是这一过程的结果。

徐彦业绩承压,体系风格趋稳

个人业绩调整的同时,大成基金整体投研体系也在经历转向。徐彦作为公司首席权益投资官,在今年三季度的投资策略依旧保持稳健,未显著提高权益仓位。大成睿享混合的季报数据显示,权益资产占比59.69%,现金及结算备付金合计37.33%,属于典型的防守型结构。这一策略在震荡市中有助于控制回撤,却难以在反弹行情中取得相对收益。

从收益表现看,徐彦管理的多只产品三季度均低于基准。除大成睿享混合外,大成竞争优势混合(018413)等产品净值增长率也落后于比较基准约2-4个百分点。公司整体主动权益产品平均收益约21%,在行业中排名中后段。分析人士认为,徐彦的风格偏稳,对仓位和板块轮动的调整节奏较慢,导致大成基金在今年的市场上缺乏进攻性。

投研体系的稳健风格与监管导向叠加,也让大成面临两难。一方面,监管要求基金公司以中长期业绩为核心考核指标,防止“短期冲业绩”;另一方面,投资者在牛市中对绝对收益期望更高,使得低仓位、低波动策略容易被解读为“踏空”。在这种背景下,大成既要维持风格一致性,又要兼顾绩效表现,这对基金经理群体形成了双重压力。

从魏庆国的连续卸任到徐彦体系的业绩分化,大成基金正在经历一场主动权益业务的自我调整。监管新规强化了考核约束,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加快兑现节奏,两者共同推动基金公司从容忍个别产品亏损,转向以整体绩效为导向的动态考核。

未来,大成基金能否在“防守稳健”与“主动进攻”之间重建平衡,将直接决定其在行业中的竞争位置。对于一家拥有二十余年历史的公募而言,这场投研节奏的再平衡,或许才刚刚开始。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