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人形机器人有望2025年迎来高速发展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邓芷晴 2.8w阅读 2025-02-21 10:57:18
2月21日,兴业证券发表研究报告称:众多厂商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人形机器人...

2月21日,兴业证券发表研究报告称:众多厂商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落地在即。2021年8月特斯拉发布Optimus机器人后,产业链快速发展,海外厂商波士顿动力、Figure,国内宇树科技、智元、傅利叶、小米等公司均已公布机器人产品。2025年1月马斯克表示Optimus将在2025年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到2026年Optimus产量将增加10倍,目标生产5~10万个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5年迎来高速发展。

硬件降本是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推广的重要路径。人形机器人主要硬件包括芯片、传感器、电池系统、外壳、伺服系统和减速机等。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从短期小批量生产到大批量阶段,降本幅度有望超64%,考虑众多厂商入局机器人业务,产业链大规模量产后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有望参考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产业链在大规模量产后的降本幅度。机器人产业链与汽车产业链重合度较高,如特斯拉的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硬件同源、软件和数据有相同之处、供应链重合度较高,也有助于降本路径的快速实现。从零件成本组成来看,行星滚柱丝杠、行星减速器、六维力矩传感器成本占比最高,力矩传感器、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成本占比也相对较高。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成长空间广阔。中性假设下,人形机器人在2030年、2035年的需求量分别为125.5万台、371.9万台;乐观假设下,人形机器人在2030年、2035年的需求量分别为179.3万台、557.9万台。中性假设下在2030年、2035年,行星滚柱丝杠的需求量分别为1757万个、5207万个;行星减速器需求量分别为1506万个、4463万个;谐波减速器需求量分别为1757万个、5207万个;空心杯电机需求量分别为4267万个、1.26亿个,供应链成长空间广阔。

锂电精密加工企业布局机器人业务,拓展第二增长曲线。锂电精密加工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依托锂电产业链规模及经验,快速打开市场。锂电精密加工企业深耕锂电池结构件的精密冲压、焊接和成型技术,其生产工艺对公差控制、材料强度及表面处理的要求极高。这些技术可直接迁移至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制造,例如谐波减速器、空心杯电机、关节模组等精密传动部件。锂电精密加工企业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和严格的成本控制体系,人形机器人行业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降本增效,各公司可通过自动化产线改造和工艺优化,显著降低关键部件的制造成本,助力行业突破价格瓶颈。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