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国海证券汽车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1)近期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及《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政策解读与短期影响;2)组合辅助驾驶相关政策演进脉络;3)《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政策实施节奏与产业投资机会。
汽车产业新政聚焦:稳增长与强安全2025年9月,汽车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形成“稳增长”与“强安全”双轮驱动的新格局。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设定稳健增长目标,重点从消费刺激、供给升级、环境优化、国际合作四大维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智能网联与L3级自动驾驶被明确列为拉动消费升级的关键抓手。同期,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标志着L2/L2+级辅助驾驶进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该标准通过严格界定人机交互时序、系统能力边界,构建了“场地+道路+文件检验”的多层级评价方法,为行业提供清晰可执行的安全底线。
智能驾驶政策梳理:中央定标准,地方探场景国家层面政策注重引导与规范并行,通过构建覆盖技术研发、产品准入、生产监管等全链条的政策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特别是2021年以来,《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等关键政策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智能驾驶监管体系已形成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的完整路径。地方层面政策则突出试点突破与差异化探索,各主要城市根据自身优势开展多样化实践。广州侧重资金补助推动规模化应用,北京开放个人乘用车场景,深圳聚焦智能驾驶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融合,武汉构建“车路云一体化”体系,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试点格局。2023年启动的“准入+上路”双试点及后续的“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动产业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探索新阶段。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随着组合辅助驾驶功能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相关政策标准正稳步推进落地进程,2025-2027年将形成清晰的“标准制定-过渡实施-全面生效”三阶段路径,这一进程将为L3级自动驾驶准入奠定制度基础,判断L3正式准入节点有望在2026年后到来,当前正处于产业链布局关键窗口期。从投资视角来看,当前应重点关注两大方向:一是政策合规驱动的市场需求,包括驾驶员监测系统(DMS)、数据记录系统以及测试验证平台等领域,这些环节将直接受益于标准实施带来的增量需求;二是技术升级引领的产业机遇,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车规级芯片、线控执行机构等核心部件将持续受益于产业技术迭代。维持汽车辅助驾驶行业“推荐”评级。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