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迎来历史性一刻:总规模突破34 万亿元,同比增长3万亿元,指数基金以净增2.17万亿元成为最大增量来源,ETF市场竞争激烈异常。中证A500指数产品在2024年末集中上市,短短数周即突破千亿元,热度一时燎原。
然而,曾领风骚的国泰中证A500ETF(159338)迅速由“冠军”沦为“缩水王”。2024年末,其规模高达281亿元,领先第二名逾55亿元,截至8月15日锐减至约181亿元,缩水幅度超100亿元,成为宽基ETF规模缩水最多的产品之一。业绩方面,该产品成立以来回报5%,落后业绩基准超20个百分点。
从“虚胖冠军”到被净赎回之最
“赢家通吃”法则在指数ETF市场中被广为认知:规模最大的基金通常具有更高流动性、更低交易成本、更少跟踪误差,从而吸引更多机构配置,形成正反馈循环。国泰A500ETF在上市之初便得到其母公司资源扶持,迅速突破200亿元大关,但其日均成交量却长期仅为同类第三、第四名,明显落后于华夏和华泰柏瑞旗下产品,这种“规模偏高但活跃度不匹配”的状态揭示其“虚胖”的本质。
2025年6月下旬,华泰柏瑞A500ETF在10天内实现规模暴涨超130亿元,一举夺得市场第一位置,份额达到220亿份,而国泰A500ETF的规模则跌至184亿元,日均成交额下滑至同类第五,甚至不及成交量更低的一些同类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国泰A500ETF年内规模缩水100.3亿元,排名下滑明显;其同时也是二季度和上半年宽基ETF中净赎回最多的产品之一,赎回体量巨大,资金迅速外流,曾支撑其规模增长的“战略资金”明显撤离。从业绩表现来看,国泰A500ETF成立以来回报5%,落后业绩基准21.63个百分点,同类排名2990/3044。基金经理黄岳于2015年2月加入国泰基金,目前在管基金多达14只,管理规模294.1亿元,其中9只基金任职回报同类排名居后20%。
红海竞争下的战略断层与路径选择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起“从冠军到散户弃子”的速降,暴露出国泰基金在ETF运营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首先,产品引入后缺乏持续导流机制,依赖机构“堆规模”启动,缺少真正支撑流动性和持久热度的散户基础。其次,国泰基金在ETF领域虽曾擅长打造主题和行业赛道产品(如证券、半导体、军工ETF曾领跑市场),但在大盘宽基产品的运营中表现乏力。新管理层上任后,将A500作为突破口押注突围,却忽视了运营能力与产品活力的同步提升。
与此同时,ETF市场已由蓝海变红海。债券、跨境、黄金等类型的ETF成为资金吸纳主力,投资者注意力转向更具稳健特色的产品,而中证A500偏成长的风格并未受到持续追捧;加之主动权益产品表现不错,资金更愿意追逐优质主动管理基金,进一步蚕食了A500产品的市场份额。截至8月15日,国泰基金在管ETF规模合计1977亿元,相较年初增长548亿元,但规模排名降至第9位。对比看来,ETF管理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中,仅有华泰柏瑞与国泰基金增长规模不足600亿元,但华泰柏瑞ETF管理规模为国泰基金的2.7倍。
国泰基金在渠道推广上的策略也引发质疑,其在过去几年持续削减客户维护费,试图精简开支,但在渠道驱动的竞争环境中,这一反向操作可能削弱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和渠道支持。最终,这不仅削弱了A500的持续竞争势能,也对国泰被动管理和主动权益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造成冲击。
国泰中证A500ETF的跌势,是ETF市场从“爆款驱动”到“运营驱动”转型中的一个缩影。未来,国泰是否能在宽基赛道重塑核心旗舰,并在主题与行业ETF中深化差异化布局,将决定其在日趋红海的ETF战争中能否重返增长轨道。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