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迎来新动态。据悉,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旗下香港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已向香港金融管理局表达申请稳定币牌照的意向,成为继中银香港之后,又一家释放申请信号的主要中资银行;香港最大银行汇丰(00005)也同步表态参与。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金管局此前多次明确,稳定币牌照首阶段仅会发出数个,但截至上月末,向该局表达申请牌照意向的机构仍多达77宗,足见市场对稳定币业务的热切关注。
回溯香港稳定币政策的演进轨迹,其监管框架的搭建始于2023年12月。当时特区政府宣布拟订立新法例,为法币稳定币发行人建立发牌制度,拉开了制度建设的序幕。2024年12月6日,《稳定币条例草案》在宪报刊登,并于12月18日提交立法会首读,标志着立法程序正式启动。
经过半年多的审议,2025年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5月30日该条例在宪报刊登,正式成为法例,确立了以发牌制度规范稳定币发行的监管基调。
2025年7月,香港金管局发布稳定币配套执行指引,明确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等核心监管要求,并于7月29日举行技术简报会,强调“理性看待市场炒作”。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多次强调,这一制度秉持“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原则,既符合二十国集团辖下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国际监管标准,又切合本地实际情况。
8月1日,《稳定币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要求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或发行锚定港元价值的稳定币主体必须申领牌照,发行人需满足储备资产管理、赎回机制、反洗钱、客户资产隔离等严格要求,且仅允许持牌机构向零售投资者销售稳定币。
在政策落地前,香港金管局已通过沙盒测试为市场预热。2024年7月,金管局从40余份申请中核准三组潜在发行人进入稳定币测试沙盒,包括京东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京东币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与安拟集团及香港电讯成立的合资公司,以及香港金管局前总裁陈德霖创办的圆币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不过余伟文明确表示,沙盒测试仅为验证应用场景,不代表测试者必然获牌,所有申请者将以统一标准接受审核。
随着条例正式实施,市场参与热情高涨。截至2025年8月末,已有77家机构向金管局表达申请意向,涵盖中资银行、国际银行、央企及互联网巨头等多元主体。
其中,中银香港作为香港发钞行和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凭借4.22万亿港元总资产、全港最庞大的分行网络及突出的跨境业务能力,被业内普遍看好。
多家央企如中信、光大、中石油也在积极研究,考虑通过在港子公司或联合体形式申请,将稳定币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
科技巨头同样不甘示弱,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国际和蚂蚁数科均表态将第一时间申请。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