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湘财股份(600095)发布公告称,与大智慧(601519)的换股吸收合并进入关键阶段,目前审计、尽调等工作已基本完成。按已披露方案,湘财股份将向大智慧全体股东发行A股实施换股,换股比例为1:1.27;交易完成后大智慧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湘财股份为存续公司并拟同步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配套募资不超过80亿元。
合并完成后,湘财股份总股本增至约51.53亿股,控股股东新湖控股及一致行动人持股由40.37%降至22.4%,但实控人黄伟不变;大智慧控股股东张长虹及一致行动人将持有约17.28%,并承诺不谋求控制权。
“攻防易位”的十年
这并非湘财股份与大智慧的首次资本联姻,早在十年前,这段姻缘就已开始。
2015年,大智慧率先抛出橄榄枝,拟以85亿元收购湘财证券100%股权,这场原本备受瞩目的交易却因大智慧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调查而被迫终止。
首次合并尝试失败后,两家公司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大智慧作为老牌金融信息服务商,在金融数据服务领域保持一定市场地位,但面临同花顺(300033)、东方财富(300059)的激烈竞争,业绩持续承压。湘财证券则通过“借壳”哈高科于2020年登陆A股市场,随后上市主体更名为“湘财股份”。同年,湘财股份收购大智慧约15%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即便如此,作为区域性券商,湘财证券在资源与规模上仍面临瓶颈。
十年后,角色发生转变。本次由湘财股份主导的吸收合并,是双方在行业整合浪潮下的再度联手。与上次相比,双方此次动作迅速,远超外界预期。今年3月底,双方披露换股吸收合并和配套募资预案并复牌,到9月22日,最新进展表示审计和尽调基本完成,拟再次上会审议后续方案并履行监管程序。
业绩与业务的“互补”
2025年上半年,湘财股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44亿元,同比增长4.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93.12%。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经纪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经纪业务营业收入达4.45亿元,同比增长45.18%;营业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359.15%。这一惊人增长背后,是“科技+财富管理”模式的突出表现。另外,融资融券规模72.09亿元,同比增长26.21%,但自营及另类投资受公允价值波动拖累。
而大智慧则在2024年由盈转亏,归母净利润从前一年的1.02亿元转为亏损2.01亿元,公司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主营收入下滑、研发与人员成本上升、缺少上年一次性营业外收入等。2025年上半年,大智慧实现营业收入3.79亿元,同比增长13.19%,虽然归母净利润仍为亏损,但仅亏347万元,同比明显收窄。
相比之下,湘财股份需要低成本获客和线上转化,而大智慧则需要稳定牌照场景与商业化闭环,大智慧凭借约1000万的月活用户,将为湘财证券提供宝贵的流量入口,而合并后,湘财证券可通过大智慧主体业务引流获客,证券端实现证券交易转化,双方“流量×牌照×交易系统”的协同将指向更高的转化效率与更厚的单位客户终身价值。
并购协同的突围之路
湘财股份总裁周乐峰表示:“在行业整合浪潮下,中小券商的生存关键在于‘特色化+科技化+资本化’三者平衡。”当前,A股市场中拥有券商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仅有指南针(300803)和东方财富两家,这两家公司分别通过并购麦高证券(原网信证券)和东方财富证券(原同信证券)获得券商牌照,并由此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此次湘财股份吸收合并大智慧,则有望成为A股第三家互联网券商,开启“流量+牌照”的新模式。周乐峰还表示,两者合并一体化效应下的“AI投顾券商已现雏形”。在“牌照+产品+流量+数据+科技能力”的资源整合效应下,可通过三重路径释放协同价值。
湘财股份与大智慧的合并,实际上是当前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浪潮的一个缩影。面对头部券商与互联网平台的双重挤压,中小券商急需找到突围之路。而湘财股份的选择代表了一种突围方向——“战略并购+生态协同”。 通过与大智慧的合并,湘财股份将获得技术赋能与流量支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西部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在不考虑并表大智慧的情况下,预计湘财股份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06亿元,同比增长272.3%。合并完成后,双方协同效应有望进一步推动业绩增长。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