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影像战场:影石未入运动相机前3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吴若凡 2.1w阅读 2025-10-24 16:14
大疆若能守住优势,凭借已建立的技术、生态、规模壁垒,将进一步从“品类领先”迈向“生态碾压”,这场围绕双11的较量,最终或将成为改写行业格局的关键节点。

京东(09618.HK)双11购物节启动半个月,消费级影像设备市场的战事提前进入白热化阶段。

京东最新榜单数据显示,大疆创新(DJI)以绝对优势横扫运动相机、全景相机、三轴云台稳定器三大核心品类,影石创新(688775.SH)产品甚至未入运动相机推荐榜前3。

品类霸榜

双11大战伊始,消费级影像设备市场的竞争格局已显倾斜,在竞争激烈的运动相机赛道,甚至已成为“大疆内战”格局。

京东“运动相机金榜”显示,大疆Osmo Action 5 Pro 以 99.2 的金榜分与月销超5万件的成绩稳居榜首,大疆Osmo Nano自由视角相机凭借相同高分跻身第一梯队,大疆Osmo Action 4 则以99.1的高分紧随其后,前三席位被大疆尽数包揽。

这一表现让原本就占据 90%以上市场份额的“双寡头” 格局进一步倾斜。

全景相机领域的较量同样在双11初期就分出悬殊态势。尽管影石创新握有67.2%的全球份额,但大疆7月31日才上市的首款全景产品Osmo 360,凭借“性能翻倍价格腰斩”的5999元定价,上市三小时便迅速售罄,进入双11周期后更是连续45天霸占京东热卖榜榜首,直接迫使影石旗舰机型X5紧急降价500元应对。

在三轴云台稳定器市场,大疆则延续了长期以来的领先优势,最终在双11大战刚开始没多久,即形成“三品类通杀”的霸榜局面。

全面胜出

大疆的全方位胜出并非偶然,而是技术、生态、战略与规模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技术层面来看,大疆将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通过“横向复用”与“纵向下放”赋能影像产品,比如获得奥斯卡、艾美奖认可的三轴云台稳定技术,从专业影视稳定器Ronin 2下放到消费级的Osmo Pocket 3,让普通用户也能拍出“电影级稳定画面”;DJI Mic 3的“四发八收”无线传输技术源自万元级专业影视图传DJI Transmission,有效确保了收音稳定性。

相比之下,影石虽在X5上搭载AI三芯影像系统,但缺乏底层核心技术积累,其全景拼接、防抖等算法仍与大疆存在差距,这种技术代差在产品体验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以续航为例,大疆Osmo Action 5 Pro在25℃实验室条件下,开启超强增稳、关闭 Wi-Fi、录制1080p/24fps(16:9)视频且熄屏时,最长续航时间可达4小时。影石X5在25℃实验室环境中,录制5.7K24fps全景录像视频,开启长续航模式,续航时间约为3小时。此外,大疆超级夜景功能的成像质量也显著优于后者。

生态协同方面,大疆形成了从Osmo Nano穿戴相机、Osmo Action运动相机,到Osmo 360全景相机、DJI Mic麦克风的全场景覆盖矩阵,能够满足从日常记录到专业创作的多元需求;功能层面,OsmoAudio™直连技术实现麦克风与相机开机即连,磁吸配件跨系列通用,电池可在多设备间共享,大幅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而影石虽推出“Insta360+云服务”,但仅局限于全景相机品类,缺乏跨产品协同能力,短时间难以形成生态粘性。

战略布局上,面对影石推出“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大疆采取以Osmo 360实现 “后发制人”。在运动相机领域,大疆通过Action 4的降价策略稳固基本盘,守住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大疆还布局了穿戴式、音频等细分场景,其中,Osmo Nano以50克的轻量化机身切入运动拍摄蓝海,上市不足一月便跻身金榜前列。

反观影石,跨界无人机业务因飞行稳定性、图传技术不足难以突破,核心全景市场又遭大疆蚕食,陷入“两头承压”的被动困境。

规模绞杀

数据显示,大疆2024年营收800 亿元、净利润120.56亿元,分别是影石创新的14倍和12倍,庞大的规模使其在供应链议价、量产成本控制上具备显著优势,Osmo 360能实现“性能翻倍价格腰斩”,正是得益于这一点。

当前,消费级影像市场正迎来OPPO、vivo等手机厂商的入局,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此次双 11购物才刚刚拉开序幕,后续影石创新是否会推出更大力度的促销策略、大疆能否持续维持领先优势,仍有待市场检验。

对影石创新而言,若不能在接下来的购物节周期内实现突破,不仅会面临短期销量损失,更可能因用户被大疆生态锁定,导致未来生存空间持续压缩;而大疆若能守住优势,凭借已建立的技术、生态、规模壁垒,将进一步从“品类领先”迈向“生态碾压”,这场围绕双11的较量,最终或将成为改写行业格局的关键节点。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