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亿起拍!安诚财险1.81亿股破产拍卖寻接盘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夏震 2.8w阅读 2025-10-29 15:27
阿里资产平台将于11月20日开拍安诚财险1.81亿股破产股权,起拍价合计2.9亿元,这场民营股东的被动退场,延续了公司股权质押冻结高企、治理层频繁调整的动荡格局。

10月21日,阿里资产平台挂出两则破产拍卖信息,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诚财险”)第四大股东重庆市公路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公路集团”)拟出让合计超1.8亿股股权,两笔拍卖起拍价合计超2.9亿元,均于11月20日10:00正式开拍。

据披露,此次出让的股权分为两笔:一笔为1.4亿股,起拍价约2.2亿元;另一笔为4634万股,起拍价约7414.5万元。

这场股权拍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安诚财险2025年以来股权版图密集调整的一个缩影,叠加持续的高管人事震荡与业绩增长失速,这家西南地区唯一的全国性中资财险公司正深陷多维度动荡之中。

民营股东密集离场

作为重庆本土培育的全国性中资财险公司,安诚财险的发展轨迹始终与地方资本布局深度绑定。

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金40.8亿元,从诞生之初便以国资为主导,历经混合所有制探索后,如今国有资本占比已超92%。

依托重庆本地国资资源,公司逐步搭建起“立足重庆、辐射全国”的服务网络,业务覆盖19个省市,分支机构达221家,业务布局也从初期的车险核心,逐步延伸至健康险、农业保险、绿色保险等非车险领域。

2025年成为公司股权结构的关键重塑期,民营股东加速离场与国资整合形成鲜明对比。

时间线回溯至今年7月,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无偿划转方式,从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手中获得安诚财险18.77%的股权,正式跻身第二大股东。

这笔交易早在6月末便已获得重庆金融监管局核准,重庆市国资委通过多家国企间接持股比例超过60%。

进入10月,股权变动节奏明显加快。10月13日,重庆产权交易网披露信息显示,安诚财险第五大股东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挂牌转让所持全部2.1亿股股权,占公司总股本的5.2%,挂牌底价约3.6亿元,折合每股1.716元,较2024年底每股净资产账面值1.053元溢价近63%。

而此次挂牌拍卖的第四大股东重庆公路集团,其股权困境更为突出:该公司所持安诚财险2.4亿股已全部被冻结,其中2.35亿股处于质押状态,此次拍卖的1.8亿股股权源自破产处置,且这并非其股权首次被推上拍卖台,2023年该集团持有的1.7亿股股权曾经历两轮拍卖和一轮变卖,最终均以流拍收场。

民营股东的流动性压力并非个例。第六大股东重庆财信集团因债务暴雷进入破产重整,其所持2亿股同样全部被冻结且处于质押状态。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安诚财险19家股东中,有9家存在股权质押或冻结情况,超35%的股权处于质押状态,超11%的股权被冻结,而这9家股东中6家为民营企业。

这场股权变动浪潮,看似是个别股东的债务压力所致,实则折射出中小财险公司在行业转型期的共性趋势——民营资本因自身财务压力与对险企盈利预期的分歧逐步离场,国有资本则通过整合不断强化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掌控力。

高管层持续动荡

股权结构的剧烈变动,往往伴随着治理层的连锁反应。自2020年起,安诚财险的高管团队便进入频繁调整的动荡期。

时间回溯至2020年9月,周平接过安诚财险董事长的接力棒,其提名方为第一大股东重庆城投。

这位深耕重庆社会保障领域多年的管理者,曾任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同期,段勇攀(曾任重庆市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邹盛银(原重庆银保监局人身保险监管处处长)分别获批担任副总经理、合规负责人,一支兼具政府资源与金融监管经验的高管团队雏形初现,为公司后续承接政策性业务、强化合规治理奠定了基础。

2021年,核心管理层迎来专业力量补位。6月,周炯获核准担任总经理,他出身太平洋产险重庆分公司,拥有30余年保险一线管理经验,是公司近年来罕见的行业专业型高管。同年5月,熊红霞获批担任总精算师。

2025年,人事格局迎来震荡式调整。1月2日,周平因到龄退休卸下董事长职务,其4年任期内推动公司在健康险、农险领域深耕,主导的“重庆渝快保”等民生项目成为行业标杆。

3月18日,总经理周炯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重庆市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随后被免去总经理职务。

为确保经营平稳过渡,退休后的周平短暂“复出”,担任总经理临时负责人。

6月13日,廖俊获批担任副总经理,其曾任职重庆市委巡视组、市政协系统,此次任职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合规与内部治理方面的力量。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9月28日,袁卫出任安诚保险党委书记,并被提名为董事长人选。袁卫拥有深厚的金融监管与地方管理背景,曾任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大渡口区副区长。

此外,专业条线的人事布局也在持续推进:2021年起,李昊轩(曾任职原重庆保监局、恒大金融集团)担任总经理助理,拟提名副总经理并兼任首席投资官,但其任职资格耗时近一年半才获批,或许和过往从业背景有关;2024年1月,付朝晖出任财务负责人,这位华海财险出身的专业财务高管,肩负着强化公司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任。

五年间,公司核心管理层完成五度重要人事更替,治理层的持续动荡,既反映了公司在战略转型中的探索与挣扎,也为经营稳定性带来了挑战。

业绩“大亏小赚”

治理层的动荡与股权的不稳定,最终还是折射在了经营业绩上。

在2015-2024年的十年间,安诚财险始终未能摆脱经营怪圈,长期处于大亏小赚状态,盈利数据犹如过山车般剧烈波动。2015年,公司虽实现22778万元的净利润,但次年便急转直下,亏损1049万元;2017-2018年稍有回暖,盈利规模却不足4000万元,而2019年突如其来的4.3亿元巨亏,相当于此前四年盈利总和的近三倍,此后数年即便实现盈利,最高年份也仅为4094万元,根本无法弥补单年亏损的巨大缺口。这种盈利、亏损、修复、再亏损的循环,充分暴露出公司长期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式,利润率水平始终处于行业低位。

从规模扩张来看,安诚财险同样表现乏力。2015-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虽从37.9亿万元增长至51.3亿元,但年复合增长率仅约2.9%,增长极为平缓。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仅微增0.8%,增长动力几乎触顶;总资产规模则长期在75亿-85亿元区间徘徊,2024年末为842545万元,同比仅增长0.14%,近乎停滞的规模扩张,也反映出公司在资产运营和业务拓展上的明显乏力。

2024年,安诚财险的业绩更是再次出现了明显恶化。除了净利润同比下滑20.9%至2420万元,创下2019年巨亏后近五年的盈利新低,资产端的压力也进一步凸显: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924万元,对比2023年的289万元激增220%,这一数据折射出公司在资产质量管控方面面临的严峻压力。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