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批次挂牌处置,渤海银行拟7折转让近500亿债权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夏震 1.6w阅读 2025-10-11 14:07
10月10日,渤海银行公告拟分批次挂牌转让本金约499.4亿元的债权资产,初步最低代价相当于债权总额的约7折。

10月10日,渤海银行(09668)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决议寻求股东大会议案批准,拟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方式,分批次转让旗下经济资本占用较高、流动性较差的债权资产。

据公告披露,此次拟转让的资产为渤海银行依法享有的债权资产,截至2024年12月31日,相关资产本金金额约499.4亿元、利息合计104.4亿元、罚息合计93.3亿元、代垫司法费用合计1.3亿元;扣除减值准备86亿元后,资产账面价值约483.1亿元。债权涉及174户主体,按种类划分,贷款类资产占比最高(108户,本金318.8亿元),其次为资产管理计划(32户,本金170.1亿元),另有票据、保理、信用证等类型;按账龄看,5年以上(含5年)债权占比超五成(52户,本金275.7亿元)。

为何选择分批次转让?公告解释,此次涉及资产规模较大,难以通过单次交易完成,且每批次资产出售的准备时间与实施条件存在不确定性。

为此,渤海银行拟向股东大会申请“建议授权”:授权董事会并允许其转授高级管理层,在股东大会批准的框架内,全权决定转让时机、数量、方式、挂牌细节及最终受让人等事宜,授权有效期自股东大会批准之日起1年。

交易代价方面,公告明确此次转让资产的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488.8亿元,相当于截至2024年底拟转让资产债权总额(本金+利息+罚息+代垫费用)的约7折。

定价依据包括四方面:一是基于抵质押、一般债权、保证等多维度测算资产预计受偿价值;二是参考当前资产转让市场行情及资产管理公司行业收益水平;三是借鉴渤海银行2024年两次资产批量转让的历史成交折扣(平均约7折);四是考虑借款人还款能力风险,通过转让减少拨备及资产减值损失计提,优化财务指标。

公告强调,最终代价将以挂牌竞价结果为准,且单批次转让代价需由受让人在资产转让协议生效后30天内一次性支付至渤海银行指定账户;若全部资产转让总额不变,最终总代价预计不低于上述初步最低金额,若部分资产因收回或处置减少,总代价则按实际转让债权总额的7折为下限调整。

财务影响上,以2024年12月31日数据测算,此次转让代价(不低于488.8亿元)与资产账面价值(483.1亿元)的差额,预计将为渤海银行带来约5.7亿元的正向财务影响。

该行表示,所得资金将用于一般性运营,同时通过出清历史沉淀资产,可显著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资产占用、提高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利用率,进而增强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为服务实体经济奠定更稳固基础。

关于潜在交易对手,公告列出6家符合资质的潜在受让人,分别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天津津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天津滨海正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截至公告日,渤海银行尚未与任何潜在受让人达成协议,且上述机构及其最终实益拥有人均为独立于该行及关连人士的第三方。

后续安排方面,渤海银行预计于2025年11月3日或之前向股东寄发通函,其中将包含建议授权及出售事项的详细资料、集团财务数据、转让资产未审计财务信息、备考财务数据及股东大会通告等;此次交易的生效前提包括股东大会批准、完成公开挂牌程序及受让人竞价摘牌。

若授权有效期届满时仍有少量资产未完成转让,该行或申请延长授权有效期(最长不超过半年)。

这一动作的背后,实则折射出该行在资产质量与经营业绩层面面临的多重压力。

从资产质量维度看,对公业务的风险暴露正成为渤海银行不得不直面的挑战。该行公司贷款及垫款在贷款总额中占比超七成,细分领域的不良压力持续显现:2025年6月末,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升至2.02%,较2024年末的1.59%有所抬升;建筑业不良率进一步攀升至3.52%,较2024年末的2.39%增加明显;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虽回落至2.60%,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在担保方式层面,对公业务中占比较高的抵押贷款,2025年6月末不良率达3.43%,较2024年末的2.77%上升显著,意味着抵押类对公资产的风险敞口在扩大。与此同时,逾期贷款规模也在扩容,2025年6月末逾期贷款合计291.6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0.1亿元。

从地区分布看,华中及华南地区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升至3.10%,较2024年末的2.75%有所上升。综合来看,渤海银行对公领域的资产质量显示出风险消化的挑战,而此次拟转让对公债权资产的举措,恰是这类资产风险压力的直接体现。

资产质量的压力,也传导至经营业绩层面,渤海银行的修复节奏偏缓且基础不牢。营收端,2020年营业收入达324.8亿元后,连续三年下滑至2023年的249.6亿元;2024年微增2.01%至254.6亿元,2025年中报同比增长8.14%至142.2亿元,但整体规模仍未回到2020年水平。净利润的表现更为严峻,2021年净利润86.3亿元,2022年骤降29.23%至61.1亿元,2023年续跌16.81%至50.8亿元;尽管2024年、2025年中报分别实现3.44%、3.61%的同比增长,但利润规模较2020-2021年“85亿+”的水平已大幅缩水。

盈利能力与风险指标的表现同样显露疲态。核心盈利指标全面走弱,净息差从2020年的2.35%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1.14%,2024-2025年中报仅微幅回升至1.31%、1.32%;净资产收益率(ROE)从2020年的11.74%一路跌至2024年的5.43%,总资产收益率(ROA)从0.69%降至0.29%,资产盈利效率显著下降。成本管控方面,成本收入比在2022-2023年攀升至39.24%、40.51%,2024年回落至39.01%,2025年中报降至32.17%,虽有成效,但前期成本高企对利润的侵蚀仍需消化。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