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开始的矿价上涨,让西藏智汇矿业的业绩实现了底部反转,不过,这也带来了业绩变脸的风险。在股权转让之前,公司多次股权交易估值波动较大也值得关注。
在激进扩产下,滨化股份盈利持续下滑,公司重点投资的碳三碳四项目推高了负债率,面临有息负债不断攀升的压力,即便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也启动了港股IPO的募资计划。
虽然否认存在跨时点调节的可能,但泰金新能持续成长的盈利及收入与同行高波动反差较大,且与个别客户的会计勾稽也有差异。此外,订单较高峰期的萎缩会否导致业绩下滑也尚待时间的验证。
盛新锂能前三季度亏损7.52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超过50%,反而还要溢价收购亏损资产。
曾经赖以增长的光伏相关业务增长趋缓,阳光电源的业绩爆发主要来自储能系统,而该行业竞争激烈,在产能利用率不高背景下,公司港股募集资金大扩产存在一定的风险。
电建能源一方面在较高负债率情况下依然募集资金大扩产,另一方面已投产项目却受日益严重弃光弃风现象及电价下行的冲击。
凭借海外市场爆发,大金重工迎来业绩高增长,但对于公司产能情况,大金重工自己说法都不一样。
一家正在闯关北交所的拟IPO企业,面临监管层关于业务独立性与业绩真实性的灵魂拷问。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下滑23.1%;净利润为0.93亿元,同比下滑30.55%。
有业内建议,应建立海外建厂备案与评估机制,防止内卷外溢。企业需摒弃“以量取胜”的路径依赖,转向高价值、高技术的竞争。
深陷债务困扰的杉杉集团将杉杉股份控制权拱手让出,“民营船王”任元林有望抢下这块蛋糕。
“内外交困”下,固态电池新故事能否支撑亿纬锂能走过是轮外部竞争加剧、内部资金链紧绷的双重危局?
近年来,受产能过剩影响,盛新锂能自身业务陷入困难境地,亏损加大、有息负债不断走高,在建工程转固缓慢,此时公司拿出14.56亿元高溢价加码锂矿资源,无疑是一场豪赌。
凭借一款旗舰产品的爆发,由华为前高管或员工创立的思格新能源表现出了高成长性。不过,其最新的申请材料仍未回应监管关注的股权代持等问题,而公司高成长所依赖的代销模式持续性尚待观察。
此次“世纪大和解”更像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范式,通过交叉授权实现技术共享,推动行业从“零和博弈”走向“协同创新”。
被逐出“自律联盟”后,圈内企业采购弘元绿能产品将视为违规,订单可能锐减;主流联合采购活动也将弘元绿能排除在外。
三次冲击IPO,三度更换保荐机构,这家“专精特新”的环保科技企业冲击IPO之路异常坎坷又充满疑点。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市场格局更可能是多条技术路线并行,即三元锂和LFP更可能是一种互补关系,而非相互替代。不同用户和不同车型,或将匹配不同的电池解决方案。
在资产负债率处于相对高位背景下,金风科技拟投资近190亿元涉足化工业务,此举将加大公司的资金压力,公司近年来面临主业波动、盈利靠投资收益、多元化看不到新盈利点等诸多问题。
归母净利润亏损29.18亿元,扣非后亏损29.56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差财务业绩。
2020-2024年期间,株洲科能累计实现净利润2.03亿元,但经营现金流净额却累计流出4.99亿元。
一家上市公司账户上11.26亿元资金被原控股股东公然划转,却多年隐瞒不报,这场资本闹剧最终以一张罚单收场。
9月15日晚间,一位自称“冯登科妻子”的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冯登科妻子”发布《冯登科妻子求助信:请不要让我丈夫成为恶性商战的牺牲品》。
南网数字对深交所第二轮问询函作出回复,引发市场对于这家公司独立性、业绩稳定性和发展前景的再度关注。
研报显示全球储能高增,2024年装机372GW,中欧美主导市场,锂电与抽蓄并行,产业链承压下龙头企业出海迎机遇。
财务造假再无“安全区”,即便公司退市,责任追究仍会持续。
9月13日,盛达资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二级子公司东晟矿业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在建矿山发生顶板冒落事故,致1人死亡。
军信股份拟赴港IPO,主营垃圾焚烧发电占比下滑,建筑服务收入快速增长;客户高度集中于政府及电网;海外中亚项目规模与人口不匹配,家族化管理色彩明显,业务可持续性存不确定性。
受益于过去一年半的铜价大涨,金浔股份业绩表现出高成长,公司也借此拟登陆港交所。不过,其业绩依赖铜价的涨跌,盈利波动较大。在毛利率和产能利用率双降情况下,公司仍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扩产。
第一大客户所属母公司深陷泥淖、原材料波动风险如影随形,家族治理、对赌压力和合规隐患更让锡华科技的合规性蒙上阴影。
加载更多
已加载全部数据